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本周,我们将迎来冬季第二个节气——小雪。 小雪时节,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古人称“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由于冷空气南下,中国北部温度会逐日下降,使气温降到0℃以下,于是降水就变成了雪,但雪量还比较小,所以称“小雪”。近日,全国普遍降温。让人不禁感叹:冬天,你真的来了!
小雪节气,雨雪纷飞
在小雪节气初,东北土壤冻结深度已达10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昼夜平均多冻结1厘米,到节气末便冻结了一米多。所以俗话说“小雪地封严”,之后大小江河陆续封冻。 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因此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诗意·小雪
洁白淡雅的雪有着很强的文学意韵,常是诗人吟咏的对象。
从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从陶渊明到李白、白居易,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所有为人津津乐道的诗词,无不和雪相息相关,情深意长。
名家笔下的雪姿态万千。鲁迅笔下江南的雪美艳之至;老舍怀念最妙的小雪;汪曾祺期待生机盎然的雪天……
小雪节气中还有腌腊肉、吃糍粑、晒鱼干等民俗。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属太阳历范畴,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1]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 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所以,我们对于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文化得持以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