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情境教学实践研究>>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陈茹吉学习心得--情境教学的国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丽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最早提出启发教学的教育家,他把教师比喻为催生知识的产婆,所以人们把这一教学方式形象地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不断地谈话交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不断地提问,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最终产生正确的概念观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并放弃原来的错误观点,学生在不断产生新见解的过程中发现正确的概念,梳理问题并定义概念。谈话就是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产婆术”是最早情境教学发展的基础。

18世纪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强调教育应该回归自然,提倡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他所著《爱弥儿》一书是西方第一部有关教育的小说,书中记载某次爱弥儿被带到森林中,面对新奇的环境竟乐不思蜀,等他玩累了之后却迷失了方向,老师却并不告知,而是要求他根据森林情境,运用植物学知识观察(朝阳一侧枝叶繁茂但干燥,背阳侧树叶稀疏而湿润),最终他顺利地找到回家的路。儿童在自然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早期情境教学的体现。

捷克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直观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在实践中学习,其借助实物、模型和生动直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另外,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手段,直观教学法是情境教学启发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大自然的书》中指出,他尽力做到在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都能利用周围世界和大自然作为养料,使它们以生动的形象启发儿童的思维,发展儿童心智。他非常重视自然情境的教育作用,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向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旨在让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和灵感。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不仅丰富了生活经历,同时也发展了想象力、生活能力和审美能力。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造的暗示教学法,其本质也是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如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表演生动有趣的短剧、做各种各样的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激发情感。暗示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组织和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提出把情境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也是正规意义上的情境教学。杜威提出“五步教学法”,简明地概括为情境、问题、假设、推论和验证的五步。杜威认为传统教育之所以会失败,关键原因是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所以教学中必须创设真实的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也可以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或利用以往的经验学习。

西方哲学家、教育家和众多学者较早提出了相对完善的情境教学理论,并且不断丰富其内涵,在大量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为情境教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们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都是强调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该结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为后期教育方法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指明了方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