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无疑是当下较为火热的一种教学设计方式,其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样式多样的教学成果展示,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都给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很多参考。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能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面对困境,从而思考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基本的学科素养、合作意识、组织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书中提到PBL七大教学实践,分别为:建立适合的课堂文化、进行项目的设计与规划、项目的学习目标与课标对应、管理教学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什么是课堂文化?我认为其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无形的,像是一种场域、氛围,在课堂气氛中传递人文情怀,营造积极包容的氛围、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达成师生同舟共济的意愿;另一种是有形的,例如规定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学要求、教室布置等。
在现实课堂中,有的课堂是开放包容的,有的却是学生都不敢吱声,注重课堂文化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更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包容的课堂环境中更好的学习。
书中提到了黄金标准PBL的核心项目设计要素,其中包括: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疑问、持续探究、真实性、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反思、批判性反馈和修改、公开展示的成果。通过书中的解释,笔者总结出一些在美术常规课堂中可行的项目式学习要素:
一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性。项目式学习是围绕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其中只是起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根据其计划主动地去收集资源,再与异质者(这里的异质者也包括老师)进行协同合作。整个过程伴随着“同自己对话”“同他者对话”“同客体对话”的教学活动。
二项目的情境性。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是项目式学习的大前提。学习者通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提高链接新旧知识的能力。
三驱动性问题。项目式学习是以一个驱动性问题或引发性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可以说设计一个可操作、有深度的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重中之重。这个“问题”要能联系现实生活,要基于课程标准,要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和知识技能,要能持续探究,要立足时代需求。
四公开成果展示与评价。项目的结果会最终形成项目报告或者作品,同时会进行评价(自评、互评、师评、大众评价)和改进。公开的成果应包括制作过程等过程性资料。公开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深入反思并能持续探究。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不止体现在最终的成果展示,还包括在项目进行时学生的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这些过程性资料也同样作为课程评价的标准之一。
掌握项目式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