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观看了马黎名师工作室推送的南京市鼓楼实验中学宋洁清老师的微课—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主题意义拓展阅读。结合当下滥杀猎食野生动物引发严重疫情的社会现状,我感触良多。本节微课中,宋老师紧密结合第五单元熊猫“希望”的故事,运用语篇《藏羚羊跪拜》进行主题拓展阅读,以语篇为载体,带领学生解读故事体裁、理解细节描写和体会文章主旨。
阅读教学是培养当下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平台,即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都有一定的影响。宋老师的阅读教学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环节。在Pre-reading中,宋老师运用图片对本文主角藏羚羊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While-reading中,宋老师从整体到局部,从文章标题The kneeling of an Antelope出发,解释标题中“kneeling”的同时突出拟人手法,并巧妙结合语篇内容,从Why,What trouble,Who三个维度引发学生预测“藏羚羊为什么跪下?遭遇了什么?又向谁跪下?”,有效激活学生的背景图式,激发学生继续阅读语篇的兴趣。
语篇阅读中,宋老师结合本篇的故事体裁,将文本分为四部分beginning,development,climax和ending,层层推进,带领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分析故事情节,直观呈现人物、事件和情感变化。在对猎人的情感分析中,宋老师不断回归文本段落进行追问,带领学生从字里行间揣摩与思考人物情感,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让每一个设问的回答都更具说服力。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宋老师对于Post-reading这一环节的处理,由局部又回归整体。宋老师回归文本细节,细致分析作者如何体现藏羚羊a great mother以及猎人的情感变化,总结归纳“拟人、细节动作描写和讽刺”等写作手法,进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作者使用的不同写作手法来研读文本,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语言的魅力,鼓励学生运用写作手法,为自己的写作锦上添花。最后,宋老师发问:“What makes the hunter’s change?”,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点明本文主旨,极具现实教育意义。本节微课中,宋老师引导学生们辩证看待社会现状,去思考与感悟“枪声背后并无赢家”,牢记人与自然需平衡发展。
总体来说,宋老师循序渐进,给我们呈现了一节有温度、有深度的阅读教学微课。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也应该以语篇为载体,关注整体的教学框架,挖掘语篇写作手法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于主题的领悟,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