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情境教学实践研究>>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陈茹吉读书笔记四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主义学习理论)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丽

读书笔记四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于19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这一学派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不是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它侧重于人们自我价值的实现,随后与之相关的学习理论也相继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它源于自然人性论和自我实现论的基础,把相关理论应用于学习和教学中,其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吉姆·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要极大关注学习者的内心世界,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面为学生着想。主张教育的目标应重点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本质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励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反思自己的心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学习,可以自发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习。此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行为主义和心理分析学习理论对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融合了人类情感与认知,存在于整个精神世界的一项活动,学习不是孤立的概念传输,而是教师和学生两者心理与精神世界的交流沟通过程。很多学科知识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参与,比如人文类学科,同时学习过程中,知识不是孤立的符号,需要在特定情境中接收,这种右脑参与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教育学生需要教师理解尊重学生,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状态深入挖掘,分析学生学习的深层次动机,在适当的场合给予指导,所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是削弱了教师的作用,而是转变为教师的引领作用,更肩负对学生深刻的把握和指引作用。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自我发展过程,本质是一种生命的活动,而不是为了生存的一种方式。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不同的层次,从人的主体出发,人的潜能是无限大的,教育要激发人的潜能,所以教学要以新的观点去审视学生,强调每位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鼓励学生善于尝试、勇于探索,并且找到或者创造适合学生启发心智的环境。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

以上两个对教育有重要意义的观点,也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研究理论基础的原因,初中生心智尚且不成熟,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让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激发个体的无限潜能。同时,师生之间充分的感情交流能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生物学科素养。

发现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以前人研究的观点为基础,批判地继承了其他学派的主张,并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发现不一定是研究发现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是人们学会依靠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对于教育有一定启示作用。布鲁纳认为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教学生学生按照自己的独有的方法观察事物,形成学科知识的结构。发现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1)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获得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转化是对新知识进一步分析概括使其升华或更深刻,评价是通过检测,衡量对新知识的处理是否合理。(3)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

布鲁纳发现学习法提倡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学习以发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当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它强调知识理解和认知的作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现学习法注重学生获取信息方法的锻炼,关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习动机、提高迁移运用能力等,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所以任何方面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只依靠时间的积累就能获得。基于此,发现主义学习理论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