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情境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陈钢教学案例(一)
发布时间:2021-09-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丽

教学案例(一)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称

《相交线》

教材分析

本节是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已经掌握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邻补角、对顶角的有关定义、性质及应用。它是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思考、交流、归纳、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感受图形中和谐美、对称美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对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且对互补和互余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来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充满好奇与期待.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根据这一思想及我校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二:问题苑(合作交流,解释发现)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具体操作:(1):动手尝试:剪纸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纸过程中的变化(2):给出问题,由剪刀这个实物抽象出几何模型——两条直线相交。(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3):分析研究此模型:设置以下一系列问题:A、两直线相交构成的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6对)B、对各对角进行分析,首先从位置上去分析————结论:可把这六对角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哪些角?——特点?——它们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邻补角。另一类是哪些角?———特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引出概念——对顶角C、再从大小上进行分析——量一量——结论: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D、你能阐述它们互补和相等的理由吗?(一堂好课,是由一系列的真问题组成的,本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由的发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讨论一步一步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课例研究综述

本节课对顶角是几何求解、证明中的一个基本图形,其中对顶角相等也是证明中常用的结论,以此实现角之间的相互转化。内容相对简单,但又非常重要。学生的几何语言运用不够熟练、严谨,我耐心地纠正,原因是几何开始一定要让学生重视几何语言的表述,养成好习惯。在这个题目中我始终让学生对照定义辨别,加强认识。在第二个问题中,对于如何有条理地不重不漏地找对应角这个问题涉及分类策略问题,为防止跑题,所以简单提及,并未在课堂上解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