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节的教学设计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简单说明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4、日本和我国都是多地震的国家,利用地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视频直观的表象信息,来呈现学习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游戏情境,采取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起来。
【教学过程】
[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各种代表性图片(富士山、樱花、寿司、电子工业产品、动漫……),背景音乐:灌篮高手主题曲,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听着这熟悉的音乐,欣赏着这些漂亮的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篇日文新闻报道
日本高校生代表団、長春を訪問
今年第一陣の日本高校生代表団が13日、中国東北地方にある吉林省の省都長春を訪問しました。
代表団は13日朝の9時40分に長春市に到着し、午後1時30から長春市は北にある日章学園を訪問しました。代表団のメンバーと日章学園の生徒達はまず、歌や踊りなどの出し物をそれぞれ披露したあと、卓球とバスケットで楽しく汗を流しました。その後、代表団は6組に分かれ、日章学園の高校一年の各組とそれぞれ会話し、また得意のものを披露して合って楽しみました。
日章学園との交流が終わった後、長春市の鄭文芝副市長が代表団の一行と会見し、まずこの生代表団の長春訪問に歓迎の意を表し、代表団に長春の歴史や特色などを熱心に説明しました。今年は両国政府が確定した『青少年友好交流年』なので、両国の青少年がいろんな形の友好交流を通じてお互いの国の文化を理解し、友情を深めていく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る」と語りました。
[脑力大考验]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懂这段日语新闻的意思?(引导学生去读日语报道)
同学们可能发现就算没学过日语,但是不太复杂的新闻还是能大致猜出他的意思,为什么呢?(里面有很多汉字)为什么在日语中会有汉字的影子?——引导到日本和我们一衣带水,历史上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读图,让学生去了解日本与中国的位置关系。)
[过渡]另外我们还可以来看看日本的传统建筑,看看它的风格有何特点?
[总结]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地域的因素,日本在文字、建筑、文化上都受到了中国很大影响。
[过渡]既然日本离我们不远,现在老师想去日本旅游,请大家帮我选个合适的交通工具。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让学生知道日本是个岛国
[探究活动] 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读图提问]展示日本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分布(平原狭小,多山地狭)并观察其海岸线特征,提问“请用一个词描述日本的海岸线”(曲折)
[讲述]日本海岸线曲折,有很多优良港湾。
[展示图片]展示日本神户、大阪、横滨港口图片,使学生对日本“海岸曲折、港湾优良”这一特征形成直观认识。
[小小经济学家]组织学生扮演经济学家分析讨论“日本有很多优良港湾,这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总结]日本多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
[读图提问]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学生讨论)
[提问]1、如果老师做飞机从上海——长崎,需要多少时间?飞机时速800KM\H.距离:800KM,只需要一小时。(利用比例尺的计算,让学生对中日之间的距离有个直观的了解)
2、到日本去旅游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可以参观的呢?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利用多媒体在电脑上用亮点表示出来)
[板书]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国土狭小;
2、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展示图片]介绍日本最高山也是日本国的象征富士山实际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在1707年,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展示一组火山的图片,让学生有个直观的认识火山的不同种类。
[阅读资料]日本全国有270多座火山,活火山近80座,类型齐全,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通过阅读资料学生对日本多火山这一特征形成理性认识。
[提出问题] “火山爆发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学生讨论)
(总结)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带来大量温泉可开辟旅游地。
[猜猜看]播放《正大综艺》日本游的一段视频,画面里几乎每个小朋友不管天气如何上学都带伞,什么原因?(该地区位于火山附近,经常发生小规模的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喷出,带伞是为了阻挡火山灰,而不是为了挡雨。)
[阅读资料]日本平均每天20多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约4次,大地震约每3年一次。通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不仅多火山、而且多地震。
[展示图片]展示日本自2005年到2009年地震的图片。目的一是使学生对日本地震频繁这一特征加深印象;目的二是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呢?(日本位于两大版块交界处)
[播放录象]播放地震带分布的FLASH,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版块运动过程,揭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的一般规律,变抽象为形象,从而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提出问题]我们国家和日本一样都是多地震的国家。下面来看看中国地震的分布,看看中国主要处在哪些板块之间,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学生看图讨论)
[过渡]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大家也是心有余悸,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模拟地震游戏]模拟地震的FLASH游戏。(网上有下载)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场景(家庭、马路、商场、野外、电影院);选择游戏中提供的不同的逃避方法,但时间只有10秒中(从人感觉到振动到建筑物破坏大约只有12秒中!),选择完毕后可以形象直观的看到不同的结局。此游戏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性,在游戏中教给学生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地震后如何自救、他救等生存必备常识,让学生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学生会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过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建筑也充分考虑了防震的特点。(读图7.6“传统民居”,将日本的民居和欧洲民居对比),分析日本民居的建筑特色,如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木制框架结构,多为二层楼房,房顶坡度较缓,以增加稳固程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 “回顾今天所讲的内容我们如何评价日本的国情呢?”
[总结]东亚岛国、国土狭小;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提出问题]上述自然条件哪些对发展经济有利?哪些不利? (不利因素:国土狭小、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思考问题] “日本是如何在这么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使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强国?”在此提出问题并不作答,引发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第二课时的欲望。
【课后作业】
[小小设计师]据统计,地震时90—95%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由于各种建筑物倒塌造成的。请为多地震的国家设计一种建筑图纸,使它能大大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