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五
人体的血液循环
情境创设:围绕左臀部注射消炎药,消炎药如何到达受伤的小腿的问题展开教学,通过模型建构最终解释了该生活现象。
1 情境导入:
某同学小腿受伤发炎,医生却在他的左臀部注射消炎药。消炎药能到达受伤部位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初识血液循环路径:
2.1 忆一忆:
展示图3,将各血管拖入相应的方框内,并画箭头表示血液在各血管和心脏间的流动规律:
图3 忆一忆活动图一
2.2 找一找:
依据血管与心脏的这种关系,在图4上找一找经过肾部的循环和经过肺部的循环,思考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并在图上画箭头表示血液在各血管和心脏间的流动规律:
图4 人体的血液循环模式图1
设计意图:应用“血管与心脏关系图”、“人体的血液循环模式图1” 来启发学生对肺循环和体循环路径的认知,使学生从中初步体会血液循环是由两个小循环构成的整体循环,并认识到循环系统是由血管、心脏、血液共同组成的,血液在人体内循环流动。
3再识血液循环路径:
经过肺的循环路径和经过肾的循环路径通过心脏连接在了一起。
3.1 忆一忆:
回顾心脏各腔与血管的关系,在图5方框内填写心脏各腔及与之相连的血管名称:
图5 忆一忆活动图二
3.2 写一写:
观察图6,写一写如果你是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将如何经过肺和经过肾在体内循环流动的?写出所经过的具体心脏腔室和血管名称。(此处,在学生展示路线时,需要教师启发学生观察:主动脉除了分支形成肾动脉,还分支形成各级动脉,经过毛细血管后由各级静脉汇集入上下腔静脉。将经过肾的循环路径拓展成体循环的路径。)
图6 人体的血液循环模式图2
3.3 看一看
观看血液循环的视频。
3.4 说一说
回应导入情境,对照图7-动态立体模型,说出消炎药如何到达受伤部位。
图7 心搏与血液循环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人体的血液循环模式图2”、“心搏与血液循环模型”,来获取肺循环和体循环具体路径的认知。并深化对血液循环的认识:血液在体内的循环,从一个点出发还要回到这个点,既经过了肺循环又经过了体循环。理解血液的循环将从肺部获得的氧气和从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细胞、组织、器官,供它们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会运输各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4 建构人体的血液循环路径模型
拼一拼:
利用教师提供的卡片拼贴,并以箭头表示血流规律,形成完整的血液循环。
图8 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该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对所学进行抽象、简化,建构一个能反映血液循环路径的模型,如图8。需要注意的是,模型建构的过程需要以学生活动为基础,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模型建构的一般规律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