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唯物史观的教学设计
----《戊戌变法》
【内容简析】
课标要求是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新教材编写为两目: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知识线索:《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力图变法以自强、康熙主导百日维新,但由于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是变法失败。内容主旨:一是民族危机加深与变法实施的关系,理解创办报刊、学会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启蒙作用;二是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产生的各方面影响;最后是通过戊戌变法过程的研究了解戊戌变法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正确认识历史叙述,并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
2.结合地图使学生清楚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的空间位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通过讲解维新知识分子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的措施和结果。
【教学难点】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
【教学活动】
导入:
在清朝276年的统治历史中,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励精图治,决心有所作为,却一生受制于人,从未掌握实权,大家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吗?如果说他37年的短暂人生中还有什么高光时刻的话,那一定是那个农历戊戌年,他与一群仁人志士发起了一场改革,这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戊戌变法。
今天我们就以光绪的一生为线索来学习戊戌变法,1871年爱新觉罗·载湉出生于醇亲王府,1875年还未及留下子嗣的同治皇帝暴毙,太后慈禧未免大权旁落,扶植她妹妹的儿子,年仅四岁的载湉继位,年号光绪,由东西两宫太后慈禧、慈安垂帘听政;1889年光绪的19岁亲政,恋权的慈禧表面上还政于光绪,退居颐和园,但“皇帝每遇国事之重要者,必先禀商太后,然后降谕。”实权仍掌握在慈禧手中。1894年甲午战起,年轻的光绪站在爱国家、爱民族的立场上不顾冒犯慈禧老佛爷的反对, “一力主战”,他痛斥李鸿章面对来势汹汹的外敌不肯多派军队的怯懦态度,一再强调必须依靠本国力量御敌卫国。然而国难在即,掌权者慈禧仍醉心于颐和园享乐,授意李鸿章谈和。甲午最终战败,光绪帝蒙辱批约,在京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这就是历史上的?
任务一:公车上书,千名学子拒马关
驱动问题1:事先已经请同学们预习了,下面有没有同学能从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这些方面来描述一下“公车上书”。
PPT呈示“康梁图像”: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康有为和梁启超等提出拒和、迁都和变法的要求。
PPT呈示“材料”:(略)
驱动问题2:同学们还能回忆起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进行的救国救民的尝试是什么吗?驱动问题3:康有为等属于这一阶段出现的新的阶级力量也就是什么阶级?
驱动问题4:他们想要通过什么方式来寻找出路?
教师小结:他们试图通过和平改革的方式在中国建立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所以他们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过渡语:由于守旧派的阻挠,上书没有到光绪帝的手中,但公车上书轰动京沪,成为戊戌变法的序幕。康有为梁启超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维新变法的领袖。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做了什么?
驱动问题5:请同学们在地图上用☆标出各地重要学会和报刊的所在地。有没有同学能到屏幕上来给同学们指示一下学会和报刊的位置。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和创刊于天津《国闻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由图你可以看出什么?
驱动问题6: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过渡语:维新派在各地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光绪帝也没有闲着,他的老师翁同龢在《马关条约》签署的当天,给了他两本维新人士写的关于学习西方的书,使改革自强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但顽固守旧派每每以祖宗家法不可改为由不予支持。
驱动问题7:那是什么促使了光绪帝和维新派的变法思想从理论变为实践呢?
任务二:百日维新,敢教日月换新天
PPT呈示图片、文字材料: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开启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激愤的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道光帝,忠告道光帝假如仍然因循守旧,再不奋起变法,数年之后,邻国逼近,国将不国。
驱动问题1:这次上书辗转到了光绪手中,康有为的爱国激情深深打动了光绪,他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
PPT呈示视频材料:了解变法的进程,请同学们着重关注变法开始的时间、标志和遇到的困难。
驱动问题2:谁来告诉我变法的时间和标志?
教师小结:短短三个月内光绪皇帝颁布了五十多条法令,十二次就变法去颐和园向慈禧请示,可见他变法的急切。
驱动问题3:但变法在一开始就遭到统治阶层内部的反对,他们为什么反对?那就需要看看变法的具体内容了。课前已经布置了同学们对变法的措施进行分类和自主探究,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在小组讨论,给大家五分钟,请小组发言人做好记录和发言准备。
教师小结:打击旧的官僚体质,让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由此表明不再只学技术还学资本主义制度。屏幕打出性质:这场百日维新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百日维新的主导者得出自上而下进行的,从维新的目标是发现资本主义得出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从维新方式来说采用的是和平改革的方式。
驱动问题4:从内容的分析中,大家是否看出了变法将触犯谁的利益?
过渡语:为了让变法顺利,光绪帝罢免了诸多反对变法的顽固派官员,大量启用维新派,这深深的打击了顽固派首领慈禧的统治基础,这让她忍无可忍。
1898年9月14日,光绪发现了慈禧的异常,密诏康有为“朕位几不保,保全新政,朕死无憾”。手无兵权的康有为将拯救光绪拯救变法的希望寄托在野心家袁世凯的身上,不曾想袁世凯叛变,告密于慈禧。于是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
任务三:戊戌政变,百日峥嵘付流水
驱动问题1:有没有同学能从时间、经过、结果三个角度来叙述一下“戊戌政变”?
教师小结:瀛台是中南海上的一座孤岛,将光绪囚禁于此,使得他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 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六位维新派人士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请大家大声的读出他们的名字,他们是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驱动问题2:谭嗣同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并讨论1个问题,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光绪帝为什么“无力回天”?下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三则材料,来找找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师小结:变法太过仓促,触及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与维新派实力悬殊大,维新派局限于用和平改良的方式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叛变;没有发动人民的力量。
过渡语:戊戌六君子被杀,光绪帝被囚,壮志未酬的他郁郁成疾,在被囚禁10年后
在瀛台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 那么他们曾经所做的一切是否有价值呢?
任务四:戊戌回响----戊戌变法的评价
PPT呈示主题任务:下面我们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事先老师给了同学们两个方向,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来说一说你赞同怎样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教师小结:爱国性: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进步性: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启蒙性: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过渡语:今天我们通过四个部分学习了戊戌变法一课,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呢?
复习巩固:你是否可以按照历史的时序性把以下事件进行排列。以上事件,恰恰反映了近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深的过程。
结束语:戊戌变法已然过去一百多年,但是图强从未止步,一百多年间又有多少像光绪、康有为等仁人志士为了让中国走向富强奉献力量,甚至是生命。图强从未止步,改革永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