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理解”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熊川武教授箴言
2012年11月16日,在常州市同济中学204课改教室内,理解教育与自然分材的教学研究课堂实践活动顺利展开。张加红校长和蔡玉萍副主任分别执导了两节研究课,学校所有小组合作学习核心组成员全天参与听课评课,华东师范大学理解教育、自然分材教学创始人熊川武教授也莅校指导。
上午第三节课,张加红校长和同济中学七(6)班的全体学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小组合作的研究课,上课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张校长从四道简易的复习题入手,循循善诱,而后从帮助学生遇到的困难导出本节课的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整节课学生的主体优势非常明显,学生翻牌的训练有素,独立作业时的静悄悄和小组讨论互相释疑时的你追我赶都是本节课的亮点。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在这节课上充分把握了主动话语权,勇敢地走上讲台为其他同学分享解题思路。整节课亮点不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明显。第四节课,参与听课的老师对张校长的课进行了评课,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点评到位,大家更多地是从这节课中感受到了小组合作绿色课堂的新方向。
短暂的休息后,下午第二节,蔡玉萍副主任与七(5)班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了梁衡的《夏》,这节颇有新意的语文课给在场每一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平时的课堂不同的是,学生顺势为学,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根据老师的任务方法的指导,自己先行研究学习、仔细研读,而后在解决每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前进。小组内小声的讨论和汇报时响亮动情的回答无不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所有人仿佛都走进了生动急促的夏日,与生命引起共振。同样,第三节的评课中,许多老师更加注重结合自己对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小组合作的问题来向熊教授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
同济中学七八年级基本都已采用了小组合作“马蹄形”的座位,在近期尝试与学习的一段时间内,老师们能感受到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凸显,奖励方式的出现也让学生耳目一新。但是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暂性行为,而是需要领导团队和实践者们的不断尝试与改进。老师们提出的许多困惑和问题,熊教授都进行了仔细全面的指导。他指出理解教育是自然分材教学的基础,需要老师们在分材教学的过程中保证后进生的最小学习量和优生的知者加速,才能使优生更优,弱生保底。理解教育的实践可以概括成三句话:感情先行、强德富智、笃行不懈。教育本是脑力活,情智才成功,要提倡不断巧用智慧,减少现实教育中的相对笨拙的教育方法。
许多失败不是因能力不济而是因意志不坚,所以自然分材的改革要讲笃行不懈,避免可能出现的尝试之后见难退缩,同济师生也相信自然分材和理解教育能让所有师生感受教与学的幸福。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