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鲁迅的杂文是他的文学作品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他的杂文可以了解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可以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的状况。本书是“新课标双语文库”系列中的一分册,选取了鲁迅先生38篇极具代表性的杂文,其中有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批判,也有对社会现象的针砭时弊,还包括他的政治观、哲学观等等。本书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既有利于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也有利于学习英文的中国人,特别是本书选用了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先生的翻译版本,致力于从事翻译工作和爱好翻译的人都将从中受益匪浅。
内容简介
杂文是鲁迅的文学创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透过鲁迅杂文,读者可以了解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可以管窥鲁迅所生活的年代、身处的中国的社会状况。本书选取了鲁迅约五十篇极具代表性的杂文,其中有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也有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无情针砭。
作者简介
杨宪益(1915—)翻译家。1915年生于天津。1936年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1940年回国任教。1943年后在重庆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1953年调至外文出版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多部中国古典小说和现当代小说,包括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呐喊》、《边城》等。1993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学位。写有英文自传《白虎星照命》、诗集《银翘集》、笔记《译余偶拾》等。
目录
我之节烈观
随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智识即罪恶
未有天才之前
说胡须
看镜有感
战士和苍蝇
导师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这个与那个
“死地”
无声的中国
革命时代的文学
文学和出汗
流氓的变迁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观斗
为了忘却的记念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现代史
中国人的生命圈
夜颂
二丑艺术
沙
中国的奇想
上海的儿童
秋夜纪游
小品文的危机
看变戏法
世故三昧
关于妇女解放
火
“京派”与“海派”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论“旧形式的采用”
拿来主义
论人言可畏
随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智识即罪恶
未有天才之前
说胡须
看镜有感
战士和苍蝇
导师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这个与那个
“死地”
无声的中国
革命时代的文学
文学和出汗
流氓的变迁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观斗
为了忘却的记念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现代史
中国人的生命圈
夜颂
二丑艺术
沙
中国的奇想
上海的儿童
秋夜纪游
小品文的危机
看变戏法
世故三昧
关于妇女解放
火
“京派”与“海派”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论“旧形式的采用”
拿来主义
论人言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