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语文组>>主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研究活动>>文章内容
课题组与西藏民族中学两校教研交流评课记录
发布时间:2011-12-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申霞
戴菊红:
老师的课三个板块衔接和谐,以朗读贯穿教学始终,而且朗读方式多样,最后的创作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以读促情,以读悟情,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

贾秋萍:
老师上课氛围与课题相吻合,将文章的形、意把握得很好,但少了点筋骨。可以考虑文章标题为什么不叫红莲?要找出文中凸显母爱的呵护、荫蔽的句子。

民族中学老师:
老师的课导引评点展开充分,建议评价时多给积极评价,或者让同伴给予鼓励。
老师的课不要学生预习,不发材料,形式新颖大胆,可谓是简洁清新而不简单,轻松而不放松,让学生分角色后更有助于他们深入体会人物内心,打破了大语文的境界,跳出课本。

老师:
老师的文本呈现方式很新颖,学生主动参与,老师评价精彩,老师在评价时给予了很多积极形评价,并调动语言肢体等动作激励学生。但由于学生的发言偏向于人物善良的一面,使得少了很多智慧碰撞的火花。

老师:
老师的课教态亲切,方法指导到位,拓展部分突出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但在读法指导上应该更加明确一些。
老师的课可以用实、精、新、活四个字来概括,她基本功扎实,沉稳大气,教学民主,与学生沟通到位,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好课。

李强:
老师的课条理清晰,目标明确,重心把握得很好,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老师个人素养高,始终面带笑容。建议对母亲的讴歌再做文章,对母亲的外沿可以扩展到老师、祖国。
老师的课高招迭出,情境教学非常巧妙,使学生内心深刻碰撞。

民族中学老师:
老师的课非常新颖,在信封中放置了红白两种颜色的纸条,让学生分别体会靠窗者和远窗者的内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