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语文组>>主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子课题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2-02-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蔡玉萍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组成员的研究意识大大增强,依据课题方案的实施步骤,将研究重心下移,关注课堂前的主问题设计、课堂中主问题的科学性以及主问题实施后的有效性,开展了系列化的行动研究。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不放松,学习交流促发展。

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语文教学课堂主问题设计的概念,我组成员利用暑假的休息时间,阅读了很多期刊、杂志及理论书籍,在大量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到的理解,并形成了书面的学习心得。一开学,组内读书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收获予以交流,内容涉及:主问题设计的界定、主问题的特点、主问题设计意义、主问题设计原则、主问题设计策略。读书会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起到了交流、学习的有效作用。在平时的工作中,组员也能积极利用校图书馆的资源,广泛收集与主问题有关的信息,并及时与组员分享。例如:《课堂主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三性”》、《抓住核心词句  连环设问教学》、《基于深度解读文本之上的问题设计例谈》。一学期的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让组员的研究方向更为明确,研究思路更为清晰。

二、文本研读不放松,个案设计促理解。

语文教学课堂主问题的设计,是语文教师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现,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显现。在充分理解了主问题这一概念后,组员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并从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文本,重新解读,设计出了较为成熟的教学主问题设计。具体篇目有:《小石潭记》、《孔乙己》、《幽径悲剧》、《台阶》、《给我的孩子们》、《一双手》、《社戏》、《我的老师》、《七律  长征》、《长征组歌二首》、《老山界》。在主问题设计案例形成之后,组员又进行了一次集中交流,听取了设计者设计的意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三、课堂研究不放松,听课评课促提高。

主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有待进入课堂教学方可予以检测。为此,本学期,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常态化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通过学生的课堂反映逐步完善教学设计。组员在校级、市级公开课上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蔡玉萍开设的校级研究课《我的叔叔于勒》,紧紧围绕一个“变”字,带领学生了解到了人物“变”的具体过程,并深刻理解了人物“变”的原因,很好地梳理了故事情节,领悟了文章主题,并对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也有所掌握。闫纯君开设的校级研究课《安恩和奶牛》,从品析短句、词语的角度设计了主问题,从细节切入实现每个教学目标。鲍玲开设的市级公开课《夏》,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黄金”的内涵,特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块,每一部分设置一个主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从一个较小的切入点来深入文本,并且能用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

每节研究课过后,我组成员均会坐下来认真评课,听取授课者的设计意图、自我感受,组员逐一进行点评。课后的评价有效促进了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进步。

总之,本学期,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教学设计、课堂实战演练,将我组的课题研究推向了小高潮,较好地完成了学期初的既定计划。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