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组>>史料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史料教学”课题研究的几点反思
发布时间:2011-12-19   点击:324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莉俊

著名史学家剪伯赞曾说过:“强调史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并不是说方法不重要;没有正确的方法,非但不能进行历史科学的研究,就是从事史料的搜集和整理,也是不可能的。”

国外历史教育研究者认为:“学生陷入史料中,未必就能自然而然的受益,只有用正确的方式运用原始材料,才能有助于认识历史进程,而正确的方式肯定是要对学生处理史料进行认真地对待,并将史料与广泛的历史本身联系起来。

历史课中的史料教学怎样才能发挥它的功效呢?结合本学期花园中学的《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有如下反思:

1、史料的选择要真实可靠,具有可读性

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体验历史的过程。在史料选择中,选择真实的史料是基本原则。李老师上的《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选择的史料都经典、准确、注明出处。学生阅读起来,通俗易懂,有助于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了作用,课堂具有历史味。

2、史料的运用要结合教学,具有实效性

在《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教师节选的大量的史料。几乎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过渡、每一个史论的得出都运用了史料。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史料充斥课堂。史料过长,给学生阅读增添负担;史料过多,切换频繁,使学生目不暇接,顾此失彼,从而不得要领,淡化了重点,背离了教学目标。因此,史料要精选,史料的出示要解决关键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

3、史料的功能要充分挖掘,具有拓展性

史料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史料有密切关系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高质量、有坡度、有思维性,能够激发学会阅读材料的兴趣,或启发他们思考,或进行知识迁移,或促进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另外,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前进。所以,历史老师要站在史学阵地的前沿,获取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和信息,把可信的、已成定论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历史课在常讲常新中拓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