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学家剪伯赞曾说过:“强调史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并不是说方法不重要;没有正确的方法,非但不能进行历史科学的研究,就是从事史料的搜集和整理,也是不可能的。”
国外历史教育研究者认为:“学生陷入史料中,未必就能自然而然的受益,只有用正确的方式运用原始材料,才能有助于认识历史进程,而正确的方式肯定是要对学生处理史料进行认真地对待,并将史料与广泛的历史本身联系起来。”
历史课中的史料教学怎样才能发挥它的功效呢?结合本学期花园中学的《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有如下反思:
1、史料的选择要真实可靠,具有可读性
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体验历史的过程。在史料选择中,选择真实的史料是基本原则。李老师上的《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选择的史料都经典、准确、注明出处。学生阅读起来,通俗易懂,有助于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了作用,课堂具有历史味。
2、史料的运用要结合教学,具有实效性
在《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教师节选的大量的史料。几乎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过渡、每一个史论的得出都运用了史料。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史料充斥课堂。史料过长,给学生阅读增添负担;史料过多,切换频繁,使学生目不暇接,顾此失彼,从而不得要领,淡化了重点,背离了教学目标。因此,史料要精选,史料的出示要解决关键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
3、史料的功能要充分挖掘,具有拓展性
史料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史料有密切关系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高质量、有坡度、有思维性,能够激发学会阅读材料的兴趣,或启发他们思考,或进行知识迁移,或促进历史与现实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