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类课题>>关注学生发展>>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构建分层次阶梯式课堂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11-03-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构建分层次阶梯式课堂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建构理论学说,构建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并在微观的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无疑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牛鼻子。《素质教育新教案》(以下简称《新教案》)正是在这一方面率先求得了突破,在总结素质教育最新 成果的基础上,继承创新,将课堂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上,并强化了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重新构建起分层次阶梯式的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譬如《不朽的失眠》(人教版第五册)一文,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以唐代诗人张继创作《枫桥夜泊》为背景,驰骋才情,以丰富的想象,跨越千年时空撰写的一篇小说。小说敷衍了诗篇的由来,细腻地描摹了张继落第,回归故乡途中夜泊姑苏时,内心的波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以诗章为内容的美文。我们看看《新教案》是怎样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位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枫桥夜泊》以及张继的情况;2、了解张晓风及其创作特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2、学习本文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揣摩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三、德育目标: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正视人生的挫折,着力塑造勇于战胜困难的健全人格。四、美育目标:本文寓含人生哲理——祸福相依、得失相随。启发学生认真体会文中形象的叙写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美。

正是在这些目标的统领下,德育渗透、美育渗透摆脱了单个学科知识能力的附庸地位,学科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溢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这就给了教师打破学科樊篱,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程式,内引外联,拓宽课堂教学时空的可能。

不过,德育目标和美育目标的操作常常因学科的特点而难以定位和把握。《新教案》不能不说为各学科广大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中国历史》(初中第一册)《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德育目标为: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史前文明可以追溯到一百多万年以前,从这一点上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2、从我国远古人类制造工具劳动的历史,体味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这一真理。美育目标则定位在,通过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的制造工具方法的比较,以及对山顶洞人制作装饰品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于生产和时代的道理,体味生活、劳动中蕴含的朴实平凡的创造之美。显而易见,既切题,又易于操作。

《新教案》目标体系科学合理还体现在目标定位时,不仅考虑学科本身某一定点知识的目标定位,还有学科内,学科间的渗透。如几何中三角形()的教案中进行的由特殊到一般,理论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德育渗透;几何语言的简洁美、文字语言与图形符号的和谐美的渗透等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