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得慧眼巧观察,走好写作第一步(鲍玲论文)
发布时间:2016-03-17   点击:18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贾秋萍

 

练得慧眼巧观察,走好写作第一步
 
【摘要】学生写作是“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制作——信息输出”的过程,即“观察——思维内化——表达”的过程。其中观察是第一步,更是思维内化和表达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正是打开人们生活世界窗户的钥匙。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在生活的缤纷世界中采撷五彩的贝壳,才能写出真实的文字。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养成观察的兴趣,掌握观察的方法。
【关键词】观察   激发兴趣   学会方法   独特体会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写作就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制作——信息输出”的过程,即“观察——思维内化——表达”的过程。其中观察是第一步,更是思维内化和表达的基础。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正是打开人们生活世界窗户的钥匙。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在生活的缤纷世界中采撷五彩的贝壳,才能写出真实的文字。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养成观察的兴趣,掌握观察的方法。
一、身入其境,激发观察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让其在活动找到做这件事的乐趣,观察亦如此。所以在观察指导课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多媒体资源的作用,通过图片、影像中的画面、色彩、声音等,创设情境,变刻板的说教为学生的探索,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人物时,就选择了两段视频,一个是《憨豆先生》中片段,让学生观察憨豆先生是如何让通过无声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塑造人物的;另一个是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片段,让学生观察电视中的人物活动,并结合原著中对人物的描写谈自己学会的观察人物的方法。
当然这里所说的“境”除了老师创设的情景,还可以是生活。因为“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会观察最好的教材。学习朱自清的《春》正值春天,于是笔者带领学生走进了校园,观察春天的小草、野花、卷舒的嫩叶、含苞的花朵、活动的人们等,并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并为之配上优美的文字,学生积极投入,兴致盎然的完成了任务,最后以展板、诗朗诵、PPT等形式呈现了全班学生的作品。其实写作观察指导课可以依托的活动很多,例如校园的运动会、合唱节等,当然,明确的观察任务、多样的交流形式和呈现方式,才能使学生高高兴兴地观察,扎扎实实的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观察的兴趣和习惯。
二、以思促观,学会观察的方法
观察是研究者根据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认知活动,所以在学习和实践中思考、归纳观察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特征,更加全面、有效地认知世界,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观察的方法,首要的素材就是我们的教材。
(一)学会有序的观察。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父亲登月台时的动作;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学习按照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空间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阿里山纪行》时,学习边走边看的移步换景的方法;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习作者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只有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才能在写作的时候做到思路清晰、表述有章法。
(二)学会多角度的观察
事物的状态不会总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时候是静止的,有的时候是动态的,所以学会观察事物的动态和静态可以表现出事物的多面性。如《小石潭记》中对潭中游鱼的观察——“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观察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观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所以观察运用的感官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在《幽静悲剧》中作者就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描绘紫藤萝花开的旺盛和灵动。通过这些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观察事物,呈现出事物的丰富性。
(三)学会聚焦细节
观察需要细致,即要能够抓住突出反映事物特点的细节,集中注意力,精细观察。例如在学习《一双手》时,作者就非常仔细的观察了最能表现张迎善身份和精神的手。在学生的观察实践中也要引导学生在大处着眼后,观察事物构成的细节,并选择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细微之处着力观察、着力描绘。
(四)学会联系比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说:“世界是辩证统一的。”事物与事物之间有联系、有区别。观察到这些联系或区别也是学生认知世界的一种桥梁。例如老人、青年人、小孩对秋天看法的不同;再如春华秋实夏长冬藏之间的联系等。这些观察的点就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认识,使写作更具有深度。
三、以观成思,形成独特的体会
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观察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人物的外在上,它需要自觉的内化。这种内化就是观察者的独特体验。例如看到的都是秋天,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描绘的是一幅孤寂荒凉的秋天景象。这正体现遭遇、思维方式、性格等不同,体验也是不同的。同样,不同的学生来看各种事物的感受也应该是不同的。这种独特的体验恰恰就可以成为写作时文章的立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写作中只有让学生先走好观察这一步,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才思,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杨启亮.《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孙铁艳.《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1年22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