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4-12-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常州市同济中学 王 红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它独特的魅力和重要意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本文旨在研究探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关于合作学习,中外教育家有一些典型的表述,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是以下几个。
斯莱文:“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约翰逊兄弟:“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赖特和梅瓦里克:“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王红宇:“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有一定量的学生分组实验,本身就需要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新课程实施以后,物理教师往往更重视实验教学,为了更好地创设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经常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并自制器材和新购器材设计和完成更多的实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这样,就需要将在其它学科中采用的小组合作模式和物理非实验课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迁移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并根据不同的物理实验需要,进行改良,使之更适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物理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可以说在全国,各种教学模式风起云涌,关于模式的各种争论也经常见于报端。但多种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经常是各种模式中的常见环节。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和其它合作学习一样,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1.重形式轻实效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经常会采用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合作学习传统意义上一般是在大小不等的学习合作小组内展开的。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较多的组织形式,故每一学科、每一课堂中都能见其“芳踪”。然而,在这股合作学习热潮的背后,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在具体运用时偏重于形式,而没有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力的发展等合作学习实施的本质问题,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有的甚至于异化为课堂的“点缀”。,
2.分组不科学
每次分组都一样,没有根据不同实验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合的人数。分组不均,没有均衡进行异质分组,造成组与组之间差别很大。
3.没有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合作
学生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合作的要求、任务,还没有来得及进行自己的思考,老师就宣布合作开始,造成学生盲目合作,当然效果不佳。
4.不尊重别人意见,不注意倾听
有的学生个性很强,进入合作环节时,总是自己拿主意,认为自己的方法好,并强加于他人,不给他人机会,不尊重他人,不注意倾听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
5.学困生游离于小组之外
尤其是组内人数较多时,学困生觉得自己没事可干,也不动手实验,也不观察实验现象,自己也没有意见,也不想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游离于小组之外,小组合作学习好像与他无关。
6.先完成的无事可干
有的小组由于组内有学生比较聪明,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且组内合作氛围好,经常超前其它小组一段时间就完成了实验和学习任务,无事可干,处于等待状态。
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分组
教师必须建立分组合理,职能明确的合作机制。组建小组时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另外,根据不同的物理实验的学习内容和特点,有时需要2人一组,有需要4人一组,有时需要6人一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一般的分组实验是2人一组。有些实验4人一组比较好,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因为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做一次实验,所以两两一小组,分别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做实验,4人组成一大组,这样就可以节省实验的时间。再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比较适合6人一组,两人一小组,3小组数据共享,容易找到凸透镜成像所遵循规律。
2.科学设计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合理选择有合作学习价值的学习内容,忌生搬硬套。有些内容很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用讲授或自学的方法可以清楚的,有的教师也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方式是不经济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分析内容的性质、难度,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可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的内容,不必一律交由学生讨论,切忌生搬硬套。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浮力》这一节:物体在上浮、漂浮、悬浮时是否受到浮力,学生只需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和课本插图自学就能明白,基本不需进行小组合作;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矛盾,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中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次数太多,不能一一落实,使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完成,结果收效甚微。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必须适当地安排合作学习次数。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一节中可进行合作学习的地方很多:①声音的产生。②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③气体能传声④固体、液体能传声,⑤真空中能传声吗?⑥声音是具有能量的,等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一般会安排①④。  
课堂既要预设,同时也要注意动态生成,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小组合作的契机。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合作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常见的时机有①小组出现较大分歧时,例如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②学生的思路不开阔时,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透镜》中,请你运用3种方法来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③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而个体努力又无法完成时等等。   
3.有序开展
要保证小组合作有效,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要求课堂行为必须是有计划、有序的,尤其是学生思维必须是有序的。  
曾经有人认为现代课堂在合作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备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教师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计划,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课前的设计中充分地预见,就难以使合作学习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从教学内容、学生、教具等计划好小组合作的各个环节。  
同时还要注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思维必须是有序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总体原则是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按照由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组合成题。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一节中进行合作学习:声音怎样产生的?为了便于学生合作与理解我设计了几个子合作课题:子合作课题①如何让你桌上的器材和身边的物体发声?子合作课题②:如何让正在发声的物体不发声?子合作课题③:发声与不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区别?从而保证合作的层次和关联性,以便于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有序。
4.先思考后合作
学生在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任务后,先自己进行思考,有一定的想法后再进行合作讨论。这样的合作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会有效。
5.注意倾听
进入合作环节,学生既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又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善于倾听,发现别人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6. 惑者求助,知者加速
我们学校在2012年开始加入自分教学实验研究。自分教学是以因材施教为理论基础,做到一个课堂上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施教。小组内大家互助学习,老师根据小组整体表现进行奖励评分。每位学生面前都有黄色、绿色和红色的信息牌,黄色代表正在进行,绿色代表已经掌握,红色代表需要帮助,教师根据不同颜色对学生进行加深拓展或辅导等分层帮助,从而实现“知者加速,惑者求助”。当老师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完成之后,学生就可以翻绿牌,这个时候老师就知道学生要加速了,老师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同学以指导,而对于有的同学进度比较慢一些的会翻红牌,红牌是以两种方式来进行帮助,一种是以小组之间互帮互助,由已经翻绿牌的知者加速的同学,对红牌的同学进行帮助,第二种由老师对红牌或有疑惑的同学进行帮助。
“惑者求助,知者加速”环节的嵌入,真正解决了小组间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差异性难题,使得“因材施教”理念也能在班级授课制中推行实施。
总之,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揣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不断思考,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才能更有效性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学生多拥有一些真正意义上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刘玉静 高艳
2.《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左昌伦 中国教育资讯报  
3.《有效教学》 肖成全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