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转载“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4-03-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庄晓红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高效教学模式,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中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分组合作实验,共同讨论交流,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是: 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通过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预测性质,根据学案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预测性质,根据学案提供的试剂确定合理的实验步骤,做好小组课堂展示准备工作 小组展示——学生展示,互相点评修改完善 各小组将合作讨论的步骤安排一名学生通过投影展示分析,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及时补充修改 小组实验——分组实验,记录现象,得出结论 总结提高——总结规律,拓展提高,在小组合作实验的基础上,组内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最后学生自我消化课堂知识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教学是一个重点,对于学生理解氧化还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铁及其化合物和氧化还原是分开的,对于氧化还原内容的理解比较困难,在鲁科版的教材中,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是放在氧化还原一节中来研究的,通过铁 氯化亚铁 氯化铁的性质预测和实验探究,是学生学会运用已知物质的性质验证未知物质的性质的探究方法,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的理解

1.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阶段,设计如下问题:

1)例举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2)列举一些铁的化合物,描述其颜色 状态,从铁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进行分类

3)如何证明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

复习回顾,课前预习,课堂订正

2.探索新知

1)向 FeCl2 溶液FeCl3 溶液中分别滴入 KSCN 溶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2)预测 Fe教学模式的导学案 教师要确定学习目标,问题设计要科学合理难易适中,适合学生合作探究 如何证明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的问题为课上学生的探究做好铺垫

3.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探究阶段,是学习的关键,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大胆预测合作讨论,涉及的问题要有梯度,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完成知识的探究过程 讨论前教师要把问题明确告知学生

小组探究

1) 设计实验方案——利用提供的药品进行探究(铁粉 稀硫酸FeCl3 溶液FeCl2 溶液 氯水KSCN 溶液 稀硝酸ZnCu 先对药品进行分类:

具有氧化性的试剂:               

具有还原性的试剂:               

2)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合作探究需要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学会合作 互相答疑 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及时提醒鼓励学生参与并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指导

4.小组展示

学生展示阶段,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展示积极性,调动其讲解的激情和创造性 该阶段显示了课堂的开放性,教师要聚精会神,规范学生的表达,及时点拨,优化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点评讨论完善 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

5.小组实验

小组各成员共同讨论,细化实验步骤,讨论实验注意事项 然后合理分工,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把实验完成 在该阶段中,锻炼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

6 .总结提高

总结提高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的结果总结本节内容,共同讨论总结出课堂小结 使知识升华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