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国旗下讲话>>文章内容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一周升旗仪式
发布时间:2018-05-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七6

常州有三宝:梳篦、乱针绣和留青竹刻。梳蓖和乱针绣前面的班级已有介绍,今天我们由我们来给大家说说这最后一宝——留青竹刻。它被海内外专业人士誉为“常州一绝”、“全球一绝”!东坡先生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江南地区也自古就有“无桥不成镇,无竹不成村”之说。国人爱竹,是因其外形挺拔秀丽,内心中空,常用其比喻君子之虚心好学,代表高洁而坚韧的品格。竹刻自古以来为宫廷、文人雅士所爱,并分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其皮雕就是留青竹刻,是竹雕中难度最大的一种。留青竹刻传统技艺,从唐宋时期艺术形象较为平面化到明清与书画结缘,再到现在明暗层次丰富,题材内容宽泛。传统技艺在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动态演进着,或丰富,或突破,或消沉,顺应着时代的变化与要求而呈现顽强的生命力。 竹刻山水,收壮美天涯于咫尺,意境深远;竹刻书画,精雕细琢,刀刀见功;刻花鸟翎毛,似乎能感其乐闻其声,给人以文静、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目前,留青竹刻已成为众多国内外收藏家的最爱和抢手的珍藏品。

留青竹刻对选材要求非常高,腊月采竹为佳。因为毛竹在低温下生长基本停滞,竹肌收缩,质地紧密且少有虫蛀,能够从源头最大限度得避免开裂。竹料处理首先以煮青工序去除竹内糖分防蛀,还要经几个月的晾晒阴干至颜色转深,待最后筛选,方可进入创作。创作前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自制刻刀,一般用白钢条磨制常用刀具。握刀用拇指,食指,中指。与竹面的角度在四十五度。竹刻艺人“以刀代笔,以竹代纸”开始着手雕刻,一般分五步。首先:画稿。因竹皮留青,勾勒的艺术形象必须清晰。第二步:圈边。雕刻过程不可逆,运刀时刃口朝向去青的一面,以免破坏轮廓。第三步:起地。使用起地刀,刀刃斜面向下紧贴竹面行刀,推铲竹皮必须用力均匀,下刀过重易导致竹肌层糟永久破坏,下刀过轻达不到效果再次重复下刀增加把握难度。第四步:分筠用圆刀或斜口圈边刀的刀锋在竹皮上刻刮细节层次,表现中国画笔墨意蕴和浓淡关系。最后 :修整用平口起地刀往复五六次修饰瑕疵。

 
  相传晚清时期,常州东门外有一村庄名“雕庄”,现在仍在,这是常州竹刻起源地,享有“雕刻之乡”美誉!常州留青竹刻人才辈出,尤以白士风、徐素白、徐秉方、范遥青为佼佼者。白士风的好多作品被国家收购,作为国礼。徐素白和徐秉方父子的作品神韵兼备,雕工精细。徐秉方的作品更享誉全球,八十年代起,从地方到中央多家电视台就拍摄他的竹雕专题片,其中“海内留青第一家”除国内播出,还在美洲十八家华语电视台播放。如今,文化部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的代表性传承人授予徐秉方,这可是从706人中脱颖而出的,大师桂冠,当之无愧!

留青竹刻在中国美术苑中属凤毛麟角,历代大师是民族瑰宝的创造者,他们不断创新,精心专研,每一件艺术品不仅是非凡的物质遗存,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追求、一种趣味、一种意境、一种祝愿!因此,传承大师的是以情入画,以情刻竹,是多种情愫的表达。常州留青,卓尔不群,旷世独立,自成一家。

但是跟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留青竹刻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迫现状,但是无论前路如何飘渺,有何种冲击,只有将留青竹刻传统技艺的变和发展保证在同质限度之内,即忠实地遵循传统技艺的本真性,留青竹刻的艺术生命才能得到延续。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