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国旗下讲话>>文章内容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三周升旗仪式
发布时间:2018-05-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八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八2班为大家介绍的常州名人是周有光。周有光被誉为“拼音之父”

2018年1月13日的谷歌首页采用了中文元素。“Google”不见了,而是用插画的形式展示了Google的中文名“谷歌”,并利用动画效果让“谷歌”汉字变成拼音“GǔGē”。
    这个特别的“谷歌涂鸦”是为了纪念“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诞辰112周年。

他设计并创建了现在通用的汉语拼音系统,在中文的读音和书写之间建造了一座桥梁。周有光于2017年1月去世时,纽约时报曾经刊发长文对他做出报道,称“是他让汉字书写像ABC一样简单”。
    纽约时报的介绍中称,一些我们如今随处可以见到的拼写,正是来自周有光的汉语拼音方案,比如Beijing,它取代了此前的Peking;Chongqing取代了Chungking。该方案在1982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1986年被联合国采纳,成为了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

谷歌此次以谷歌涂鸦形式纪念周有光,除了设计多个插画版本展示周有光的形象之外,还在介绍中专门提及:周有光原名周耀平,但他的笔名“有光”的寓意是希望“为世界带来光明”。
    谷歌认为,如果不是语言学家周有光,以拼音拼写汉字的表达方式永远不会成为现实
    此次谷歌涂鸦的介绍中称,拼音极大地增进了国民的读写能力,降低文盲率,减轻了外国人学习中文的痛苦,向盲人提供了一种通过盲文阅读的方法、将无数的中国方言与其共同的声音命名法联系起来。如今,小学生在学习识字之前学习拼音,此外还有一个周有光大概没有预见到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用电脑键盘和手机快速输入中文。

周有光生于中国常州,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兼修语言学。他曾在华尔街从事银行工作,1949年回到中国,在上海教授经济学。1954年,他收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邀请,负责创建一个汉字字母系统。最初,周有光拒绝了,表示自己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但最终被说服接受这份邀约。三年后,他创建了汉语拼音系统。
    据人民网2016年报道,1954年,周有光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

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周有光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汉字改革课程,其讲义《汉字改革概论》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三百余年汉语拼音字母的演进史和中国人自创拼音字母的历程。
    1982年,经周有光的努力,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他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编的《汉语拼音词汇》,成为后来电脑中文词库的基础。
    周有光对语言学的热爱保持终生,他编写了40多本书,其中包括把《大英百科全书》翻译成中文。年过百岁之后,他依旧笔耕不辍: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出版《朝闻道集》;105岁,出版《拾贝集》;110岁,出版《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据中国新闻网2017年报道介绍,周有光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文化意识和探索精神,一秒钟也没有停止对世事的关注与思考。他思维犀利,口中出过不少金句:
   “如今老年人燃烧,青年人取暖”。
   “年纪老了,思想不老。年纪越大,思想越新”。
   “不要谈我个人,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我是认真地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我比以往更关心中国的发展和走向;关心整个世界不断出现的变化。我一直关心中国,我希望中国会变得更好、更有前途。”
    他还曾对自己的高龄开玩笑称,“大概是上帝太忙了,把我忘掉了”。
    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于北京去世,享年111岁。

周有光的一生先后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有人称他为“四朝元老”。他就像自己的笔名“有光”那样,一生周全而有光。单单走过一个世纪就已经足够不同寻常,但周有光不但活得久,并且够广。他横跨经济、语言、文化三大专业,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周有光爷爷,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拼音这一文化力量,更有一种精神力量,那就是永葆学习热情,勇于为国担当的责任与意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