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子课题名称 |
初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蒋洁 |
职 称 |
中学一级 |
子 课 题 主 要 成 员 |
姓 名 |
职 称 |
研究分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子课题论证
1.本课题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第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以符号等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地图信息含量大,直观形象。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学会读图,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第二、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标的要求。地理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求:7-9年级的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第三、在现实中,读图能力得掌握始终是学生地理学习中的难点。地理测试中有大量的辨图认图,读图分析题,而这些,学生最容易失分。我们认为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 ,特别是课堂读图训练,因此提出该课题。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前期准备阶段,开始研究阶段,中期实验阶段,后期总结阶段) 1.第一阶段(2011.3——2011.5):研究准备阶段。 调查、访谈、分析作业,明确学生读图能力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影响学生读图用图的因素。 2.第二阶段(2011.5——2011.10):方案实施阶段。 进行试验,训练学生读图能力,寻找培养学生读图技能的具体方法;初步确立实施课堂读图训练的具体方案和策略,并进行试验;初步建立学生读图技能的评价标准。 3.第三阶段(2011.10——2012.1)方案改进阶段。 根据第二阶段的研究情况,调整方案,再实践,总结。 4.第四阶段(2012.1——2012.3)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整体评估,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经验成文,形成研究报告,向教科室申请课题的结题验收。 3.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途径与方法。 学生要达到的目标: 1、识图。能读懂图上的文字、符号,获取最直观、最表象的特征信息; 2、析图。能进一步分析思考,掌握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 3、用图。能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途径与方法: 途径: 1、 创设地理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地理知识,提高读图能力 2、 运用画简图的方法,突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教学效果 4、 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演示地理现象,加深对地图的理解 方法: 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4.课题研究计划(主要研究阶段2011.3—2012.3、阶段成果形式、时间安排、最终成果形式) 1.第一阶段(2011.3——2011.5):研究准备阶段。 2.第二阶段(2011.5——2011.10):方案实施阶段。 3.第三阶段(2011.10——2012.1)方案改进阶段。 4.第四阶段(2012.1——2012.3)总结阶段。 研究成果: 1、建立行之有效的地理课堂读图训练方案。 2、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