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有学校教育以来,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教学都有一定作用,只不过效率有高低罢了。现在人提出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首先是在课堂上能激励斗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能授以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是能启迪思维,鼓励学生广泛参与。
北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有全面、准确、具体的目标,还要关注学生差异。全面了解学情,教材处理得当,环节设计合理。指导及时巧妙,教学调整有效。评价方式多样,有激励性。合理选择、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我认为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教师在走进课堂前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真正有效性。
1、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
对教材的理解依托教参,但不惟教参,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敢在学生面前否定教科书中的错误,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做,无形中培养学生不要人云亦云,对人对事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现在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习惯思考问题,只愿意简单照背他人的观点见解。
2、善于整合教材内容。
教材的编写考虑的是整体的学生水平,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例如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内容是有关长征的人和事,表现的是红军长征中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但是表现形式有律诗、现代诗、小说、剧本。在教学中把它们整合成两大问题,一是长征胜利的因素有哪些,二是长征的精神还要发扬吗?老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一篇文章,其他的文章学生自主学习,不难找到答案的。可以避免每篇文章都做详细的分析。
3、心中有丘壑。
学生是我们的施教的一个群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就是学生。而且他们每人就是一片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我们的教学不可能批量生产人才。备课时,得心里装着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备学生之所需,尊重每个个体的求知差异,求知需要,学习习惯。使他们能按需而学,学以致用,学有进步。不将所有人都完成规定的同样的教学目标作为目标,有层次,有差异,是学校教育的必然,符合孩子们学习的科学规律。
打造有效的课堂,是学校教育者追求的目标。老师做到了课前的精心准备,心中有数,做到了在课堂上能激励斗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授以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启迪思维,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我想我们的学校教育一定会步入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