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类课题>>重视学生发展>>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浅议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发布时间:2011-02-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莉俊

课堂有效教学,简而言之,“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是有效教学”。实践上,即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来采取多种多的样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最后达到教学的最佳教育效果。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1、刻意求新,激发学生的兴趣。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课堂每次是一样的,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也就是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有所新意思,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活动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像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明显。

如讲义和团的内容时,给学生描绘了一个情景:“前两天我去文物市场看到一个虎头牌,小贩告诉我这是1899年的时候光绪赐给义和团的,珍贵文物啊!同学们,你们来帮我鉴定一下,这小贩骗我了没有?”这个情景很快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他们很快七嘴八舌的告诉我“别信!光绪1898年就被慈禧关到了中南海!”“说的对!但是它又告诉我说是老佛爷打着光绪的名义赐给义和团的。我又糊涂了。”学生们经过唧唧喳喳的讨论很快又告诉我,“1899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是镇压,不可能赐他们东西,到1900年夏才承认他们是合法的。所以小贩说的又是假话。”最后,学生们得出结论:这个虎头牌肯定不是光绪或慈禧赐的,但可能是义和团假借他们之名制造的,有文物的可能性。通过情景材料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锻炼了他们缜密细致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还都体验了一次“文物专家”的经历,有了初步的“历史有用”意识。

二、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景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忧认识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

创设优化的化学教学情景,有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

1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

鉴于形象思维对感知事物的巨大作用,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生活展现、实验演示、表演体会及利用电脑、实物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进行图画展现、音乐渲染等等,这样可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教学的情境环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举例来说。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荣的。整段历史的学习是要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所以,在处理《鸦片战争》这一节时我首先放了一些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经典片段,在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19世纪中期。很快,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后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效果理想。

2以“情”入景,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

以情感人,是人际交往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当这种情感、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为此,从课程目标到教材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 

四、 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因此,也应该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只有真正转变和更新观念,才能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必须努力的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自己不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3、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

通过反思能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益。

1)教学目标的反思。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制定和修正。以免目标过高不能实现或目标过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或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中出现的情况及时的进行反思和修正。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我们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两方面的反思。其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的一些内容,有些知识可以涉及或拓宽,使学生能人人都吃饱,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二是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根据课改的要求,学生除了课本内容外,还有拓展型、探究型的学习内容,以及校本教材,教师选用教学内容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做适当的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教师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