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类课题>>重视学生发展>>研究活动>>文章内容
七上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发布时间:2011-02-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晓霞

【内容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    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教学挂图,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阅读课文,找出使得曹操统一北方的因素,提高学生从课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1本课主要讲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课历史,学生较熟悉,应采取创设一些历史问题或阅读课文或组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

2、  教学重点

    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3、  教学难点

   辩证地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的进步。

学情分析】

1、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抽象思维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同时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首先请同学们欣赏 一段歌曲:。。。。。

1、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2、歌中说“浪花淘尽英雄,那你都知道三国里的哪些英雄?

3、那谁来讲讲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共同感受这段真实的历史。

二、新课:

1、这段历史发生在什么时期?(东汉末年)我们同学一定还记得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推进了大一统格局?

那么到你知道东汉末年的社会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讲一下:军阀混战

《蒿里行 ---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问:谁的势力比较强?   那你能否看出谁最有实力统一北方呢?  

结果我们都知道是曹操统一了北方。

3、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同学看书讲述》

老师归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汉献帝,(类似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取得了有利的政治地位。 招贤纳士,招得更多的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关键战役: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谁来介绍一下官渡之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官渡之战的示意图》:   首先我们看下时间是200年,进攻一方是袁绍,他率10万大军,向南进发,去攻打曹操,曹操率领34万人被迫迎战,双方陈兵于官渡,在此发生官渡之战,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去偷袭了袁军的粮草重地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草,袁军大败而回。

那么我们看实力:袁绍是10万兵力,曹操只有3-4万的兵力,所以说曹操创造了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5、那么之后,曹操趁势追击袁绍的残余势力,陆续统一了黄河流域。

207年,曹操超越了袁绍的势力范围,向东北,西北进发,当他北征乌桓,胜利班师的途中,写下了《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统一北方以后,还有什么志向呢?-----南下统一全国。

那么这时候的《形势》怎样?从形势图上看曹操要南下统一全国,他遇到的阻力是谁呢?

孙权在东方承其父兄,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地位也日益的巩固,刘备虽依附于他人,但是他有一个的力的助手-----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与诸葛亮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是什么?谁能起来具体讲讲《三顾茅庐》的典故?

(三请、被诚信打动,于是诸葛亮准备出山去扶持刘备)

问:他向刘备提出的建议是什么?联合孙权、抗击曹操、三分天下 隆中对》

接下来,我们来看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双方交战的赤壁之战:刘备有诸葛亮,孙权有周瑜

6、同学们介绍赤壁之战的经过

下面我们来看这次 战役的经过:发生在208年,进攻方曹操,南下与刘备交战,这时刘备战败,开始迅速南逃,在南撤的过程中,。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的营中去联络孙权,,孙权就派兵与刘备会合,然后组合了孙刘联军,与曹操大军交战于赤壁,这次曹军20万人,孙刘只有5万人,谁胜?谁败?这又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7、为什么这次曹军会失败呢?

学生讲,然后老师归纳:曹军 :战士来自北方,不习水战,骄傲 自满。。。。

孙、刘联军:占有天时、地利、人和,采用正确的战术。。。。。。

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他有没有能力再南下了?这时 刘备孙权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开发江东,三方就形成了一种均势,也就是势均力敌,后来就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呢?(三国鼎立)

8、完成《三国鼎立形成》的表格?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220

曹丕(pi

洛阳

221

刘备

成都

222

孙权

建业(南京)

三国指的是哪三国?魏国是谁建立的,曹丕,曹操已病死了,所以说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是东汉末年的人。蜀有刘备,吴有孙权。

9、下面看一下《形势图》这就是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一局面的形成有什么意义吗?

由此结束了我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这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开启了我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就是政权并列,名族融合。

下面回顾一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10、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如何来评价曹操呢?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词。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鲁迅----------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我想听听同学们的评价

老师的评价: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外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概括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东汉名士评曹操。曹操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 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分天下:             

四个人物:曹操    刘备    诸葛亮   孙权     

五个时间:200   208   220   221   222

 

小结:三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分裂了几十年的三国,后来被西晋所统一。下课。

 

2010-12-9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同济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