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班上一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女生,因作文被判有抄袭之嫌疑,扣分较多,导致总分不高,倍感郁闷。其家长打电话给老师,说此作文是孩子自己写的,而且是小学
作为学生,讨厌写作文的人很多。作文教学效果差是语文教学中一直都没有好好解决的问题。且阅读与作文不分家,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早已形成习惯。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
一、为初中学生还原作文的真实面目——不用恐惧。
对于初中生来说,作文是什么?作文只不过是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产生的情感有条有理地用文字记叙出来,或者把自己对某人某事的看法有理有据地写出来。如果不用“写”,改用说,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觉得是难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情感,说易写难,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学校教学中作文被“失真”了。它被神圣了,供在一个高点上。有人说,学生的语文水平怎么样,作文是衡量的重要尺度。作文就是分数,要高分就必须写“好”作文。把实际又功利的紧箍咒套在学生的头上,谁都不好造次。就如我的那位学生,求高分抄自己的作文。其次,各人经历的生活不一样,情感的积累不一样,却常常被要求写同一个题目。看我们学生的假期的作文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省运有我更精彩,我为省运添光彩。”大且空。学生没有任何吸毒、贩毒、禁毒的生活经历,顶多是看了一些禁毒的图片,让所有人都写这类文章,能写出什么来吗?省运会的比赛没有几个人能看,志愿者没有初中生去做,他们体验的机会都没有,能有作文真情吗?开学后能交来作文就是很不错的人,交来的文章多是大话、假话、套话、空话,很正常,网上拷贝是捷径。作文被架空在真实的生活之上,超出了学生人生的阅历,他们看不到,摸不着,为了完成任务,不写假话,行吗?让他们去写根本没有经历的事情,谁不害怕、厌恶?史上仅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而能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经典的名篇。韩寒曾说:学生说假话是从作文开始的,是语
所以,对于初一的学生,在进校之初我领着他们学习新课标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重点是两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真切体验。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思想上不要把作文当做神圣的事情,我们平时与人交流,都是在“说”作文,比如第一天的自我介绍。心中的喜怒哀乐都是在“想作文”,向父母讲述自己第一天进学校的见闻,是“说”记叙文,与父母同学争论是“说”议论文,谁都会。作文的真实面目就是把你想的、说的、争的有条理地写出来。然后慢慢地训练自己怎样“说”得最好,就如给炒菜添油加醋,如某事重要我要详“说”,某事不重要我就略“说”,运用联想与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描写等。所有人都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剥除作文神圣的外衣,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
二、将写作常态化——摸到方法
课标对初中生写作的要求有: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除非作家,学生是达不到这样的训练标准的。365天每天要写近4000字,可能吗?减负后语文课时减少,课堂做作文的时间也被减掉了,多数学校是周末回家写作文,时间是充裕了,可是抄作文选、网络拷贝文章,大有人在。完全没有达到必要的训练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作文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在新学年开学之初,引导学生每天观察新老师、新同学言行举止,外貌特征,每天课前几分钟当堂写下来,可长可短可连载。其次,初到陌生学校,学生心理变化很大,鼓励他们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不说假话、空话,你的感觉不存在对错,只存在真假。第三,初中学习的课程多了,学习的方式与小学有所不同,对自己形成的学习习惯肯定有冲击,每天都有可能经历小成功的喜悦,小失败的考验,甚至被嘲笑的尴尬,把这些流水账般记下来也可以,要是愿意,多找点好词好句形容自己的成功,多用点修辞描写自己的挫折、郁闷,让老师来夸夸你,同情你,就更好了。最后,我们每天都要走路、读各样的书、看电视、与家人或其他人聊天,总会有自己同意或反对的事情,记下来,并写好自己反对的理由。这也正好是口语交流的内容。比如老师在课堂上严厉批评了某人,我就会让一学生当堂口头劝说老师注意批评的方式,另一学生当众安慰被批评的同学。然后让他们把自己说的话适当组织一下,写在自己的作文里,被批评的人就写自己被批评、被安慰的感受。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每天可以写作的内容一一列出来,供有困难的同学做参考。这样的写作方式,让那些害怕写作文的人不再害怕了,也乐意每天写一点了,更有人聪明地将自己准备写下来但来不及写的材料在本子的后页一一列好,怕忘记了。真正学会做有心人了,达到了老师作文训练目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一学期下来,学生看到自己居然写了厚厚的一本作文,是既吃惊又开心。最主要的是他们知道了怎样去写作了。知道了有意观察、善于思考、勤于表达、每天动笔是写好作文的基本方法,是提高作文的关键了。同时学生慢慢体会到他们不仅仅是在写作文,也是在记录自己和同班同学的成长过程。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多数人很享受这过程。当然老师的批阅也要常态化,几分钟的写作,每日必批。要求他们句子基本通顺,说真话,抒真情就是合格。能运用成语、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就是优秀,应该得到表扬。
三、广泛阅读,提高他们对事物真实的感受。
优裕的生活,狭小的空间,阅读量的减少,让现在的孩子情感不是很丰富。如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视作理所当然,别人都该让着自己也是必然。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去观察、了解、思考别人的心理、行为。流连于电视、网络,不喜欢读书,尤其是那些大且厚,年代久远的名著。为此,我设计了“寻找名著中的我”的读书活动。方法是每个人将自己的优点、缺点一一罗列出来,尤其是突出的方面,如:自私,懒惰,意志力顽强、自理能力强等,然后到书中去寻找,看看和你类似的人是如何思维、做事,最后的结局如何,从他的身上你能感受什么,想到一点就要写一点真感受,不拘泥任何形式,不必在意你的感受在别人眼里的对错。这一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有懒人将自己比做“猪八戒”,看到其好吃懒做总被嘲笑,慨叹自己这样下去,就是“八戒弟弟”了。有人写到:看到书中的“我”,在濒临死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判断形势,抓住时机,咬着牙,突着眼,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拯救了他人,拯救了自己,我心跳加快,浑身大汗淋淋。我一定向书中的“我”学习,做他那样意志力顽强的人。有更多的人学会了注意书中的细节描写,这恰恰说明学生有了阅读的敏感。文学不能缺少敏感,缺少敏感无法写作品,也无法欣赏作品。他们在这样的阅读中,锻炼了自己的欣赏能力,提高了真实情感的表达能力。作文从“真”写起——写真事、抒真情,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