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这方面不容忽视。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评价,有两种极端现象依然存在:第一种是狭隘的消极评价,即教师无视学生鲜活真实的生命形态,对偏离预设轨道的课堂生成一律予以无情的否定:第二种是放纵的积极评价,即教师无原则地包容所有源于学生的课堂信息,以过分的手段予以夸张的肯定,自称“以生为本”。误导了学生的价值判断,使其懒于从更深角度思考问题。这两种风格迥异的课堂评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行。然而如何充分发挥学生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这是我们急需认真思考的。
科学的课堂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决策、调整教学方案,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和谐发展。
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成绩评价,思想行为评价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把评价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课堂评价中,教师是权威的评价主体,学生则是无奈的被评价者,这样的评价机制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的有效发展。
若课堂评价能够兼顾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的优化并存,引领学生走出消极被评的尴尬局面,调动批判反省的固有潜能,使其在评价主体间蓬勃鲜活的信息互动体味课堂的民主氛围、获得积极的成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