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更是在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加工作伊始,我在课堂上用的最多的评价语是:“很好,答对了!”“不对,你再想想!”,有时生气了还会来上几句“这么简单还不会,有没有注意听讲?!”“动动脑子,不要乱回答!”“仔细审题,答非所问”……要是碰上连着几个答错更是满心怒火,面色发青。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满心委屈,打退堂鼓,举着的手越来越少,甚至渐渐销声匿迹。我的教育热情和学生积极探索的心,都被这几声棒喝打得灰飞烟灭。
虽然一直以来我在教材研究、教法选择上苦下功夫,更是煞费苦心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然而,课堂依然逐日变得死气沉沉。正在气馁时,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将“正向评价”的春风吹进了课堂。逐渐的,鼓励性语言开始出现在我授课中,“你真棒!”“太好了,真聪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向你学习!”,混合着有节奏的掌声。刚开始,这种方法尤为有效,与以前相比,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仿似一下又被调动起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赞美还没说完,学生就蛮不在乎地坐了下去;我号召大家给回答正确的同学鼓鼓掌,学生也仅仅抬起手机械地、被动地拍打几下,或嬉皮笑脸,或眼神空洞,表面的热闹背后,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依然未能得到改变。
一筹莫展之际,偶然听到两位学生互诉信息课上的感受:“每次都是你最快完成练习,老师对你的评价那么高,我们都觉得不可能赶上你,对自己、特别是对完成任务失去了信心”“有时我也就是随便应付交差,自己都觉得没有老师评价的那么好”。听罢,平日里课堂上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一展现:“你的作品很棒,很有创见”“你的回答很有条理,看来你经过了自己的思考”……经过冷静思考,我渐渐意识到: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讲究方法的评价语言则对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
与之前相比,我的课堂评价表面上看从“判断”转向了“肯定、鼓励”,然而事实上单调的激励、赞美仅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长期套用的结果是刺激的迅速消退。此外,空洞的语言缺乏具象,没有针对性,无法启发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发挥。意识到这些后,我开始逐渐将教学目标由“知识本位”向“生本位”转变,并进行以下教学实践尝试:
1.评价具体、准确,恰如其分。进入中学,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对书本的驾驭能力应该已经具备一定水平,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并非如此。面对大段大段的解释性文字,很少有学生愿意耐心去看或者是觉得无从下手。因此,精心准备的各类教学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形同虚设,久而久之,学习被动、教学过程的不断重复令师生厌烦不已。针对这个情况,我只能从请学生“划重点”开始。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能像上语文课一样进行圈点勾画,将操作中的重要提示信息划出,便评价道:这位同学发言流畅,重点寻找准确,我想是因为他使用了好的自我学习方法,那就是……大家也一起来试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还解释了“流畅”、“准确”这些具体方面,并引出学习方法,对其他同学提出要求、指明方向。
2.关注过程、换位思考,于评价中体现关怀。引入项目教学后,实际的课时安排往往不允许学生连续性地完成任务。如在图文混排环节,很多学生在制作贺卡时会发现一些半成品或资料素材不翼而飞,为了在分离的课时间建立联系,集中解决当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除了提供半成品或素材外,还会说:“有些同学可能因保存不当,致使自己的作品丢失,今天操作时尤其要注意保存的位置。”这句话明确传递了教师的期望,使学生弥补知识点、明确了学习目标。在对半成品进行再加工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在一些细节上体现创意,此时我又会及时表扬:“经你修改,色彩更协调、构图更时尚,真棒!”设身处地的做法、具象的夸赞拉近了师生的心灵距离。
3.扩大关注面,分层评价。某班的徐某,据说家里开赌场,养打手,七年级始就在校不断生事。老师和他交流都会遭遇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无理侮辱……一度我对他避而远之,某天碰巧监看他机器时,发觉他在尝试第一阶梯任务,但未成功。仔细分析后尝试以遥控的方式做出小小提示,他居然也能磕磕绊绊续做下去。那堂课我放弃了其他学生,专心看他操作,及时在他碰到问题时进行遥控提示。第一次,他能完成课堂任务,并自主独立地提前完成新的练习。课后,我私下找到他交流:“今天你及时完成了课堂练习,我真激动。虽然你还不能坚持专注听讲,但经老师遥控提示后你能专注解决问题,这是很大的进步!(评价学习态度的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老师的讲解很多以课本为蓝本,下次在碰到问题时可以先尝试“求助书本”,当然,老师也欢迎你主动提问。(提示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对待这个孩子,我采用了纵向比较建立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当然,除了传统的语言点评外,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赞美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除教师评价,还可组织学生互评,使评者、被评者双方都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甚至可用诗文或名言警句进行点评,让学生在教师的点评中,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得体的评价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让学生情绪激昂、精神抖擞;使课堂充满活力、焕发生机。让我们一起研究丰富的课堂评价语言,共同享受生机盎然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