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文档加工与表达”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三章“设计应用文档”中并非是单独一节的内容。本堂课仿造高中的教学模块,将教材中第一节“制作作文选”里涉及到的文档加工工具和第二节“作品发布和评价”里涉及的文档作品评价标准加以糅合,形成了本课课题。
本章按照作文选的制作过程,从软件的选择、文档的规划、正文的撰写和收集、文稿的编辑修饰、卷首语目录的制作、封面封底设计,直至打印和发布。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技术性、综合性和人文性。
本课作为该章的起始章节,设计目的主要如下:
1.以可见的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2.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常见的文档工具,了解特点,有选择地选用;
3.知晓、解读评价标准,提升审美水平,树立“为主题服务”的意识。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文档加工的思想,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文字需求。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能力
本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跨入中学不久,小学阶段形成的知识、能力差异还未能充分弥补。经调查、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已有的基础不适应教材的“非零起点”设计初衷。反应、理解较慢,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思维方式偏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学习内容单一,学习视野狭窄。
2.知识储备
文档属于常见内容,日常校园中处处有文档的各类形式,七年级的学生多能在各类场合处理手工文档,对于电子文档接触机会不多。观察发现大多学生能通过复制、粘贴拼凑文档,然而长期任务观点的操作使得他们在美观度、精致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学习习惯
第一学期过半,师生还处于磨合期。通过学案进行学习的尝试不过进行了两三次,实验发现,依靠学案完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在我校学生群中无法达成,群体主动思考的能力弱、方法少,一些探究、实践问题还需在教师的指导、讲解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学案更多扮演了告知目标、集中补充知识、协助完成任务、及时反馈的学习指导工具。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常见的应用文档及对应的文件类型
(2) 巩固识别文件类型的方法,分析不同文档加工工具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比内容相同、类型不同的文档,体会不同软件在容量、表现形式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对比软件的兼容、媒体的使用,最终使学生意识到应针对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文档加工工具
(2)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在明确信息需求的过程中,树立“为主题服务、为观者服务”的意识,能正确归因、合理评价,对标行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不断尝试、讨论、评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交流合作意识
(2) 通过体验文档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评价不同表达形式的优劣,提醒学生关注书本外的世界,以积极、投入的姿态处理和自己有关的实际问题。
4. 行为与创新
(1)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尝试经过严谨思考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观念冲突中凸显思维个性。
(2)在逐级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信息发布与交流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了解不同的文档处理软件及其特征
(2) 体会优秀的文档作品的标准
2. 教学难点
能根据需求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六、教学方法
1.教法
本课采取“比较——迁移——反馈——运用”的教学模式,这样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选用合适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针对本课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能力整体较弱且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采用教师提示、同伴互助等方式进行教学,并在任务设置、个别辅导、反馈总结中体现分层。
(2)学案导学—体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在讲解、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学案提供的问题和帮助信息,让学生或是进一步体验、或是单纯完成模仿,根据个人能力参与合适的学习。
2.学法
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快、内容多,对学生来说是思维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双向发展。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通过辨析、反思和团体交流激发思维;通过模仿、巩固、体验促进主动探究,重视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探讨。本课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学习
1.主动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简单、美观的各类文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供大量的半成品又大大降低了任务的难度,使学生易产生成就感。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已经制作好的文档、分享学生制作的文档等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案,给学生“跳一跳”的踏板,让他们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探索基本操作。
2.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能力有差异,相当部分学生在阅读能力、注意力、听讲效率上存在缺陷。过于强调独立学习往往会导致学生完不成任务,时间长了后,学生的成就感缺失,慢慢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老师随堂辅导的时间、精力有限,鼓励低年级学生课堂上随时请教,在独立学习后互相交流,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交流展示,养成反馈总结的学习习惯
完成阶段任务以后,或自主申请或教师指定展示成果,由学生、教师一起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吸取长处,多方冲击思维。
将上述教学方法结合在教学流程中,具体做法是:
板块一:文档加工工具的多样性:以师生合作讨论、分析为主
板块二:文档的制作:以学案导学、小组探究为主,教师注重阶段反馈的组织和设计
板块三:文档的编辑:师生合作,明确评价标准;学生选做,设计艺术节邀请函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 前 准 备 (5') |
大屏出示要求 |
1.利用ftp下载素材和学案 2.明确学习目标,自学“知识储备” |
各司其职,尽快投入学习状态 |
导 入 (3') |
各类应用文档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内容。比如:同学们的作业、教室里的板报、教学楼橱窗内经常展示的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的小报、征文,以及楼层间张贴的校本课程介绍等。除此之外,平时请假的假条、活动发出的邀请函也都属于常见的应用文档。 按惯例,学校的艺术节马上就要召开了,今年的艺术节同学们想请谁来观摩? 家长、领导、朋友请来一起共迎新年,想来也是件高兴的事。可是这邀请函…… 就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起来寻找解决办法 |
1.观察老师提供的素材 2.跟老师互动 |
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 |
第 一 次 探 究 (7') |
首先,一起来认识一些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处理应用文档的工具软件也应运而生。常见的有两类:一类处理以文字信息为主的书信、论文、调查报告等,该类软件包括: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等;另一类处理图像信息为主的贺卡、请柬、平面广告,这类软件的代表是:photoshop。 林林总总的软件生成的文件之间有没有差异呢?我们不妨对照表格进行观察比对。 同学们的学案中第三部分“实践探究”的第1题也提供了类似表格,请大家依据学案提示尝试完成。 (探究过程中如有困难,可返回“知识储备”在1、2、3中寻求帮助) |
1.复习“查看”方式 2.巩固辨认各类文件扩展名的能力 |
1.简要介绍常见的文档处理工具 2.进一步强调通过扩展名区别不同文件这一知识点 3.通过对比引起学生注意 |
交 流 总 结 (5') |
转播学生画面,展示探究结果。 对比结果前,请同学先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观察文件夹中文件时,老师发现有两个文件图标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我怎样区分文件类型? 通过扩展名区分文件类型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的探究结果。表格显示:使用的工具不同,文件类型就不同,容量也有差异。××:你刚才查看文件时,发现内容……表现形式…… 根据同学观察:使用不同工具软件,虽然内容一致,但生成的文件类型不同,样式略有差异,文件的容量大小也不一样。我们不妨用文字这样归纳: 记事本——文件容量最小,几乎不能排版 写字板——文件容量较小,可完成简单排版 word——文件容量较大,排版功能丰富 WPS——文件容量较小,排版功能丰富 Photoshop——文件容量最大,仅仅处理文本时优越性不强。(处理图像信息为主,和上述工具不属一类) |
思考、归纳 |
师生讨论,碰撞思维 |
运 用 (3') |
得出以上结论后,我们不妨设想一下:非正式场合中,我们需要制作一个应用文档,用于网络传输。可以选择哪些工具?为什么? 结论:不同场合选用不同文档处理工具,能更好地达成我们传递信息的需求。 回到我们今天一开始制定的任务上来,短时间内制作出精美的邀请函,你们想选用什么软件?为什么? 大部分同学觉得Word可以承担重任,作为邀请函的首选工具。 |
思考、发表观点 |
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
第 二 次 探 究(8') |
选择工具后,是不是就能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呢?下面我们来看这样几个实例: 1.诗词 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四首诗词(注意观察表现形式)四个实例中,你倾向选择哪种表达方式?为什么?如果向小朋友推荐,选择哪一例?向成人推荐选择哪一种?还有改进的余地吗? 综合大家刚才的意见,我们发现: l 版面样式要符合阅读对象特征及应用场合 l 文本及各类素材的选用要围绕并凸显主题 l 文字、标点恰当 l 排版符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规范 2.论文报告 再来看调查报告,这几个样式中,又有哪些可取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l 版面布局合理匀称,内容层次结构清晰 最终,让我们的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由此,我们发现:不同的表达形式,对信息的传播也会产生影响 |
交流、讨论 |
在学习伊始明确合理的表达方式,有利学生对标行动,避免在后期学习中走弯路。 |
第二次反馈(10') |
布置任务: 学校艺术节召开在即,请抓紧时间自主选择对象,可挑选教师提供的邀请函模版(也可自主设计),进一步编辑、制作。完成学案“实践探索”的第2题 提交作品 |
自主完成任务 与周围的同学互助完成 |
1.明确学习任务 2.提供帮助信息,协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
总结反馈 |
知识树呈现本课结构进行总结 |
完成练习、提交学案 |
梳理、总结 |